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管仲破厚葬

《韩非子》〔先秦〕

  齐国好厚葬,布帛尽于衣裘,材木尽于棺椁。齐桓公患之,以告管仲,曰:“布帛尽则无以为蔽,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,而人厚葬之不休,禁之奈何?”管仲对曰:“夫凡人之有为也,非名之则利之也。”于是乃下令曰:“棺椁过度者戮其尸,罪夫当丧者。”未久,厚葬之风已矣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齐国的人喜好豪华的葬礼,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,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。齐桓公对这样的风气很担心,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,说:“布匹用尽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,木材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,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,如何禁止这种风气?”管仲回答说:“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,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。”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:“从今以后如果棺椁做得太过豪华,就把那人的尸体暴尸示众,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。” 不久之后,奢侈葬礼的风气就逐渐平息了。

注释
好:喜爱。
布帛:泛指织物。
于:被。
衣裘:死人入棺时所用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本文通过齐桓公禁厚葬之事,揭示奢靡丧葬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及其治理困境。文章借古喻今,强调移风易俗须立足人性规律,以刚性制度约束取代道德劝诫,方能有效遏制社会流弊;后以“厚葬之风已矣”作结,既凸显法治立竿见影之效,亦暗含对执政者善用“刑赏二柄”治国理念的肯定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燧人钻木取火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太古之初,人吮露精,食草木实,山居则食鸟兽,衣其羽皮,近水则食鱼鳖蚌蛤,未有火化,腥臊多,害肠胃。于使(是) 有圣人出,以火德王,造作钻燧出火,教人熟食,铸金作刃,民人大悦,号曰燧人。《古史考》

  民食果蓏蚌蛤,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,民多疾病。有圣人作,钻燧取火以化腥臊,而民说之,使王天下,号曰燧人氏。《韩非子》

 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,有火树名遂木,屈盘万顷。后世有圣人,游日月之外,至于其国,息此树下。有鸟若鸹,啄树则灿然火出。圣人感焉,因用小枝钻火,号燧人。《路史》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左传·隐公六年

左丘明 左丘明〔先秦〕

  六年春,郑人来渝平,更成也。

 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,纳诸鄂。晋人谓之鄂侯。

  夏,盟于艾,始平于齐也。

  五月庚申,郑伯侵陈,大获。往岁,郑伯请成于陈,陈侯不许。五父谏曰: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。君其许郑。”陈侯曰:“宋、卫实难,郑何能为?”遂不许,君子曰:“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?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虽欲救之,其将能乎?《商书》曰:‘恶之易也,如火之燎于原,不可乡迩,其犹可扑灭?’周任有言曰:‘为国家者,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’”

  冬,京师来告饥。公为之请籴于宋、卫、齐、郑,礼也。

  郑伯如周,始朝桓王也。王不礼焉。周桓公言于王曰:“我周之东迁,晋、郑焉依。善郑以劝来者,犹惧不蔇,况不礼焉。郑不来矣!”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宋人有酤酒者
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〔先秦〕

  宋人有酤酒者,量酒公平,遇客甚谨,为酒甚美,悬帜甚高,然贮而不售,酒酸。怪其故,问其所知者杨倩。倩曰:“汝狗猛邪?“曰:“狗猛,则酒何故而不售?“曰:“人畏焉。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,而狗迎而龁之,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。”夫国亦有狗。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,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。此人主之所以为蔽,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